当你拖着行李箱走进大学校园,口袋里揣着父母给的生活费,手机里收到 “年满 18 可办信用卡” 的推送,宿舍楼下还贴着 “分期买电脑 0 首付” 的广告 ——18 岁的你,第一次真正拥有了 “支配钱” 的自由,却也第一次站在了 “财务风险” 的十字路口。
别觉得 “借贷”“风控” 离你很远:可能是室友用信用卡买了最新款平板,你忍不住也想办一张;可能是看中一双球鞋,手头不够便点了 “分期支付”;甚至可能收到 “无抵押、秒到账” 的贷款短信,以为是 “救急神器”。但这些看似 “方便” 的选择,藏着很多 18 岁容易踩的坑,今天这堂 “财务开学课”,咱们把这些坑说透,教你守住自己的 “钱袋子”。
刚满 18 岁,很多人会对 “信用卡”“消费分期” 好奇:“不用马上给钱,每月还一点就行”,听着特别香?但你可能没算过 “利息账”。
比如你分期买一部 5000 元的手机,分 12 期,商家说 “月费率 0.8%”,你以为每月只还 5000÷12+5000×0.8%≈453 元?错了!分期的 “月费率”≠“年利率”,实际年化利率可能超过 15%—— 算下来 12 期总共要多还近 600 元利息,相当于你大半个月的伙食费。
更要警惕 “最低还款额”:信用卡账单出来,银行会给一个 “最低还款额”(比如账单的 10%),你以为还了这个就没事?其实没还的部分会按天算利息(日利率通常 0.05%),还会产生复利,越滚越多。有同学曾刷了 3000 元买衣服,只还最低还款,半年后连本带利欠了近 4000 元,才知道 “免费的钱” 根本不免费。
记住:信用卡、消费分期是 “工具”,不是 “福利”。用之前一定要算清三个数:总利息多少、年化利率(国家规定超过 36% 的是高利贷,绝对不能碰)、每月还款额会不会超过自己的生活费 —— 你的生活费来自父母,没稳定收入前,别让 “提前消费” 变成父母的负担。

发表回复